【特征】水仙花的形态特征和生长习性介绍


【特征】水仙花的形态特征和生长习性介绍

文章插图

水仙花别名中国水仙 , 是多花水仙的一个变种 。 是石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。 水仙的叶由鳞茎顶端绿红色筒状鞘中抽出花茎(俗称箭)再由叶片中抽出 。 普通每一个鳞茎可抽花茎1-2枝 , 多者可达8-11枝 , 伞状花序 。 花瓣多为6片 , 花瓣末处呈鹅黄色 。 花蕊里面有一个如碗普通的维护罩 。 鳞茎卵状至广卵状球形 , 外被棕褐色皮膜 。 叶狭长带状 , 蒴果室背开裂 。 花期春季 。
水仙性喜暖和、潮湿、排水优越 。 在中国已有一千多年种植汗青 , 为传统欣赏花草 , 是中国十大名花之十 。
水仙鳞茎多液汁 , 有毒 , 含有石蒜碱、多花水仙碱等多种生物碱;内科用作麻醉剂;鳞茎捣烂敷治痈肿 。 牛羊误食鳞茎 , 立刻呈现痉挛、瞳孔放大、暴泻等 。
形状特点:
鳞茎卵球形 。 叶宽线形 , 扁平 , 长20-40厘米 , 宽8-15毫米 , 钝头 , 全缘 , 粉绿色 。 花茎几与叶等长;伞形花序有花4-8朵;佛焰苞状总苞膜质;花梗犬牙交错;花被管细 , 灰绿色 , 近三棱形 , 长约2厘米 , 花被裂片6 , 卵圆形至阔卵形 , 顶端具短尖头 , 扩大 , 红色 , 芬芳;副花冠浅杯状 , 淡黄色 , 不舒展 , 长不及花被的一半;雄蕊6 , 着生于花被管内 , 花药基着;子房3室 , 每室有胚珠少数 , 花柱颀长 , 柱头3裂 。 蒴果室背开裂 。 花期春季 。
根:水仙为须根系 , 由茎盘上长出 , 乳白色 , 肉质 , 圆柱形 , 无侧根 , 质软弱 , 易折断 , 断后不克不及再生 , 表皮层由单层细胞构成 , 横断面长方形 , 皮层由薄壁细胞组成 , 卵形 。 为外来源 , 老根具气道 。
球茎:中国水仙的球茎为圆锥形或卵圆形 。 球茎外被黄褐色纸质薄膜 , 称球茎皮 。 内有肉质、红色、抱合状球茎片数层 , 各层间均具腋芽 , 地方部位具花芽 , 基部与球茎盘相连 。
叶:中国水仙的叶扁平带状 , 苍绿 , 叶面具霜粉 , 先端钝 , 叶脉平行 。 成熟叶长30-50厘米 , 宽1-5厘米 。 基部为乳白色的鞘状鳞片 , 无叶柄 。 种植的中国水仙 , 普通每株有叶5-9片 , 最多可达11片 。
花:花序轴由叶丛抽出 , 绿色 , 圆筒形 , 中空;表面具分明的凹凸棱形 , 表皮具蜡粉;长20-45厘米 , 直径2-3毫米 。 伞形花序;小花呈扇形着生于花序轴顶端 , 外有膜质佛焰苞包裹 , 普通小花3-7朵(最多可达16朵);花被基部合生 , 筒状 , 裂片6枚 , 开放时平坦如盘 , 红色;副冠杯形鹅黄或鲜黄色(称金盏银台 。 另有金盏金台——花瓣副冠均为黄色;银盏银台——花瓣副冠均为红色) 。 雄蕊6枚 , 雌蕊1枚 , 柱头3裂 , 子房下位 。
水仙花瓣多为6片 , 也有8片的 , 酷似卵形 , 花瓣末处呈鹅黄色 。 花蕊里面有一个如碗普通的维护罩 。 花葶自叶丛中抽出 , 高于叶面;普通着花的多为4-5片叶的叶丛 , 每球抽花1-7支 , 多者可达10支以上;伞房花序(伞形花序)着花4-6朵 , 多者达10余朵;花白色 , 芬芳;花期1-2月 。 [3]
果实:为小蒴果 。 蒴果由子房发育而成 , 熟后由背部开裂 , 中国水仙为三倍体 , 不结种实 。
生长习性:
水仙为秋植球根类温室花草 , 喜阳光充足 , 生命力固执 , 本事半阴 , 不耐寒 。 7-8月份落叶休眠 , 在休眠期鳞茎的生长点局部停止花芽分化 , 具秋冬发展 , 初春着花 , 冬季休眠的心理特征 。 水仙喜光、喜水、喜肥 , 适于暖和、潮湿的天气前提 , 喜肥美的砂质泥土 。 发展后期喜凉快、中期稍耐寒、前期喜暖和 。 因而请求夏季无酷寒冬季无严冬 , 春秋季多雨的天气情况 。

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