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包炎应该注意什么?

心包炎是指心包因为细菌等外界因素发生急性炎症所产生的反应,还包括心包的粘连等的慢性病变 。一般情况下,患者主要的症状为发热,或者腹泻等症状 。心包渗出大量的积液 , 可以导致心包填塞的症状 。一般情况下 , 患者会出现胸痛和面色苍白的现象 。那么,心包炎应该如何治疗呢?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 。
治疗原则为;治疗原发病,改善症状 , 解除循环障碍 。
一、一般治疗急性期应卧床休息,呼吸困难者取半卧位,吸氧,胸痛明显者可给予镇痛剂,必要时可使用可待因或杜冷丁 。加强支持疗法 。
二、病因治疗结核性心包炎给予抗痨治疗 , 用药方法及疗程与结核性胸膜炎相同 , 也可加用强的松每日15-30mg,以促进渗液的吸收减少粘连 。风湿性者应加强抗风湿治疗 。非特异性心包炎,一般对症治疗 , 症状较重者可考虑给予皮质激素治疗,化脓性心包炎除选用敏感抗菌药物治疗外 , 在治疗过程中应反复抽脓 , 或通过套管针向心包腔内安置细塑料导管引流,必要时还可向心包腔内注入抗菌药物 。如疗效不佳,仍应尽早施行心包腔切开引流术,及时控制感染,防止发展为缩窄性心包炎 。尿毒症性心包炎则应加强透析疗法或腹膜透析改善尿毒症,同时可服用消炎痛25-50mg,每日2-3次,放射损伤性心包炎可给予强的松10mg口服,每日3-4次 , 停药前应逐渐减量,以防复发 。
【心包炎应该注意什么?】三、解除心包填塞大量渗液或有心包填塞症状者,可施行心包穿刺术抽搐液减压 。穿刺前应先作超声波检查,了解进针途径及刺入心包处的积液层厚度,穿刺部位有:①常于左第五肋间,心浊音界内侧约1-2厘米处,(或在尖搏动以外1-2cm处进针)穿刺针应向内、向后推进,指向脊柱,病人取坐位;②或于胸骨剑突与左肋缘形成的角度处刺入 , 针尖向上、略向后,紧贴胸骨后推进,病人取半坐位;③对疑有右侧或后侧包裹性积液者 , 可考虑选用右第4肋间胸骨缘处垂直刺入或于右背部第7或8肋间肩胛中线处穿刺,为避免刺入心肌,穿刺时可将心电图机的胸前导联连接在穿刺针上 。在心电图示波器及心脏B超监测下穿刺,如针尖触及心室肌则ST段抬高但必须严密检查绝缘是否可靠,以免病人触电,另有使用“有孔超声探头”,穿刺针经由探头孔刺入,在超声波监测下进行穿刺、可观察穿刺针尖在积液腔中的位置以及移动情况 , 使用完全可靠 。
以上就是专家对于心包炎治疗方法的知识解答,希望有这种现象的患者能够尽早去医院查明疾病原因及类型 , 提早就医 , 不要觉得这只是小病就忽视它,很多时候,这种思想往往是错误的 。

    推荐阅读